但这笔交易至今没有完成,因为李嘉诚的商业本性,太过显露无疑。
在2019年,李嘉诚还收购英国Greene King啤酒厂及3000家酒吧,尽管在新冠病毒期间亏损,但长期来看仍然是现金流稳定的资产。
这一系列投资,被很多人视为买下了半个英国。
而这“半个英国”也带给了李嘉诚非常高的回报率。其中,李嘉诚在基础设施投资的平均回报率稳定在7%至9%,显著高于香港房地产的收益。
以2021年为例,英国电价上涨了700%,李嘉诚掌控的电力市场半年内就贡献了214亿港元利润。
在港口业务上,2024年李嘉诚港口部门收入453亿港元,同比增长11%。
在买下“半个英国”后,李嘉诚也并没有闲着,而是不断调整资产布局。
例如2025年出售巴拿马港口,规避美国压力,但这个出售至今还未定性;不过同期李嘉诚还减持了欧洲电信基础设施,套现了超过100亿欧元。
在投资英国风电场和越南基建项目后,李嘉诚还通过黄医药继续出售上海资产,并将资金投向创新药研发。
在李嘉诚的一系列操作中,不得不提的就是他撤资大陆。
从2013年起,李嘉诚就陆续抛售内地核心地产项目,如上海东方汇经中心、中环中心,累计套现超400亿。
当时没有人能够理解李嘉诚,除了他自己。
李嘉诚的商业原则上不赚最后一块铜板,这一原则帮助李嘉诚实现了商业上高位套现的理性选择。
此后遇上英国脱欧,资产估值地位,加上基础设施的垄断性收益,为李嘉诚提供了比国内更高的回报确定性。
和巴菲特一样,李嘉诚也始终坚持低负债策略,确保拥有危机期间的抄底能力。在新冠病毒期间,李嘉诚就曾抛售欧洲港口回笼资金,为他的后续投资储能技术,也为投资东南亚基建留下了充足的弹药。
仅从一个商人的角度来看,李嘉诚无疑是成功的,但商人显然不是他身上的全部标签。
但除开其他之外,就投资而言,他的许多投资诀窍仍然值得我们学习。
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会择时。从欧洲债务危机,到英国脱欧,再到新冠冲击,这些都成了李嘉诚抄底的机会,完美体现了“别恐惧时贪婪”的投资哲学。
而全球化配置,也是李嘉诚商业版图的一大看点。
从港到欧洲,再到东南亚,李嘉诚的资产布局始终围绕机会稳定与现金流安全展开。
李嘉诚的欧洲投资与国内撤离,本质上仍然是一场全球化配置的经典案例。其成功源于他对市场周期的敏锐嗅觉,以及低负债的稳健财务。
尽管李嘉诚最近的争议不断,但从商业的角度来看,他的战略不仅实现了资产增值,也为跨国企业提供了避险的范本。
但在全球化退潮的今天,企业家如何在逐利和爱国之间寻找平衡,仍然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。
哪怕是强如李嘉诚,有一天也没有做到这一点,可见这是比投资更难平衡的东西。
尽管投资没有国界,但对企业家而言,他们是有祖国的。商业上的成功需要我们不损害国家利益,而李嘉诚尽管做到了商业上的成功,但就这一点来说,他做的仍然还不够。
李嘉诚是成功的,李超人也名不虚传;但一个成功的企业家、商人,最重要的品质,李嘉诚依然没有。
从这一点来说,他毫无疑问是失败的。
end.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